期刊信息
Navigation

刊名:考古学报
曾用名:中国考古学报;田野考古报告
主办: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
ISSN:0453-2902
CN:11-1209/K
语言:中文
周期:季刊
期刊分类:考古

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考古知今·透过文物看河南之七丨璆琳之光 泽润(4)

来源:考古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14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

【摘要】:河南博物院的“镇院之宝”之一——同样出土于虢国墓地的玉柄铁剑,剑柄由和田青玉精心琢磨而成,剑柄中空插有铜制的芯,用来连接剑身和剑柄。它的

河南博物院的“镇院之宝”之一——同样出土于虢国墓地的玉柄铁剑,剑柄由和田青玉精心琢磨而成,剑柄中空插有铜制的芯,用来连接剑身和剑柄。它的制作集铁、铜、玉三种材质于一身,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,将中国冶铁历史提前了近两个世纪。

5000年前,南阳黄山脚下、白河岸边手执工具凿石磨玉的工匠们一定想不到,他们的手艺在这片土地上不断被发扬光大,延续至今。

在夏都二里头遗址发掘中,先后发现有4件玉牙璋,均出自高等级的贵族墓葬中,这表明牙璋是代表等级身份的重要礼器。值得关注的是,从中原地区向南,在湖北荆州汪家屋场、四川广汉三星堆等诸多与二里头相距甚远的遗址当中,二里头风格的牙璋也频频出现。

石之美者,泽润中原。在河南玉雕人勤劳智慧的双手中,精美的玉石闪耀着艺术之光,继续为美好的生活喝彩。

黄山遗址玉铲

周人赋予玉器特殊的道德内涵,让玉器成为礼制的载体。春秋战国有“六瑞”的使用规定,即所谓王执镇圭,公执桓圭,侯执信圭,伯执躬圭,子执谷璧,男执蒲璧;从秦朝开始,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,一直沿袭至清;葬玉制度至西汉更为强化,金缕玉衣、银缕玉衣等可见一斑;唐代则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,如玉带制度等。

山顶,数十座相连的考古探方里,房摞房、墓摞墓,玉石、陶片随处可见;山脚下,码头、路基的遗存初露芳容;向西南眺望,约3公里处是南阳独玉的发源地——独山。

组玉佩的使用有严格的制度,使用范围有可能仅限于公、侯等诸侯国国君及其夫人或有相应封号的贵族。多璜组玉佩是国君与高级贵族区别贵贱、等级的标志之一。



文章来源:《考古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kgx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4/2066.html


上一篇:山东文物工作会议召开 持续擦亮“海岱考古”品
下一篇:海派城市考古|从一江一河出发 品味文化上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