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兜兜转转,在中原大地处处留痕。而今,黄山遗址所在的南阳市,依然是全国最重要的玉石加工、生产、销售的集散地,玉雕人才培养基地。
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,305篇诗歌中有不少涉及玉器或与玉有关的名篇名句。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投我以木李,报之以琼玖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”这里的琼琚、琼瑶、琼玖,都是古人随身佩戴的美玉。赠人美玉,体现出对他人情感的珍视,也成了爱情的美丽信物。
引子:文明脉络玉石牵
除了作为“美石”,具有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外,自商周始,人们就将玉石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相类比,赋予玉诸多君子人格及美好情操的寓意。
玉石,这种因地壳运动由融化的岩浆遇冷凝固而形成的美且坚硬的矿石,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,也是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的材料之一。
专家认为,就考古出土的玉器情况来看,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玉文化并不发达,却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,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,它们始终与中华文明的发展主线相伴,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一环。
9月6日,镇平这座离黄山遗址50公里的县城,车来人往。街头店牌,随处可见“玉”字,提示这是一座与玉结缘的地方。近年来,玉雕加工已经遍布全县16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,其中玉雕专业村50个,玉雕专业户近1.5万户,拥有大型玉雕专业市场10个,各类玉雕精品门店、摊位3万多个,县内外从业人员达40万人。真可谓村村机器响,家家琢玉声。
除此之外,朝堂之上封赏用玉,如圭、璋;诸侯间问聘用玉,如环、瑗;贵族参加礼制礼仪活动用玉,如璜组佩、梯形牌组佩;日常佩戴把玩用玉,如发饰、耳饰玦、觽、小串饰、腕饰;祈求不朽的丧葬用玉,如口琀、瞑幕、握玉、踏玉等。
以玉作六器,以礼天地四方。
礼以玉成
统筹:魏剑
“黄山遗址出土的玉石料极其丰富,砂岩质的制玉石工具2.3万余件,另有玉器百余件、独山玉半成品或废品500余件、玉片3500多件、玉料4500余件。”黄山遗址考古发掘领队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俊才说。
南阳独山玉,与新疆和田玉、辽宁岫岩玉和陕西蓝田玉并称中国四大名玉,但随着优质玉石资源产量的锐减,我国高端玉料来源缺口逐渐增大,一些加工用料也来自阿富汉白玉、加拿大碧玉、俄罗斯白玉等国外玉料,部分高端玉雕师甚至是玉雕名家,面临着好玉难求的窘境。
玉器的发展在西周也达到了一个高峰。文献及考古材料反映的周人用玉观念及用玉制度,可以分多个层面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载,天子礼祭天地四方神祇使用的礼器皆为玉器,名目有璧、琮、圭、璋、琥、璜。所谓“以玉作六器,以礼天地四方。以苍璧礼天,以黄琮礼地,以青圭礼东方,以赤璋礼南方,以白琥礼西方,以玄璜礼北方”。不光祀天用玉,天子祭祖也以玉成礼。
执行:陈茁孙勇
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,有文化、有艺术美感的玉雕作品备受追捧。善于刻苦钻研、脑瓜灵光的河南玉雕人开始尝试走出去,到高等美术院校深造,到北京、苏杭等玉雕技艺精湛的地区“充电”,在玉雕文化内涵提升和玉石雕刻技艺上狠下功夫。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《诗经·国风·小戎》: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”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古之君子必佩玉,君子无故,玉不离身,君子于玉比德焉。”此外,管子论玉有“九德”说、荀子论玉有“七德”说、刘向论玉有“六美”说等。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,在先秦各家之论基础上,进一步概括说,玉,石之美。有五德:仁、义、智、勇、洁。
以玉喻人,赞美君子品性如美玉的诗词歌赋,在先秦及后世典籍中如繁星闪耀,玉被打上了道德化、宗教化、政治化的烙印后,又经历了历代文人的情感呵护,思想洗礼,散发出浪漫多情的人文色彩。
大型组玉佩即为西周首创,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悬于身上的佩饰玉。其主体多以璜、牌形饰、管、珠等串联而成。迄今发现最大的组玉佩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,仅玉璜就有45件。
“黄山遗址的考古新发现,正好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遗存的空白。它处在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关键地区、距今5000多年的关键时间节点,为研究中华文明形成提供了关键材料。”马俊才说。
文章来源:《考古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kgx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4/20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