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8月18日,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出炉,南阳玉雕代表人物之一仵孟超入选其中,为河南玉雕人再添光彩。这是继吴元全、仵应文、赵国安、王冠军之后,我省玉雕行业的第五位“国”字头大师。
淅川下寺玉牌饰
玉启文明
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千百年来,历代文人对玉石美德的青睐,不断丰富着玉的“人格化”内涵,玉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中迷人的篇章。
(成员:陈茁 张冬云 张体义 温小娟 刘春香 胡春娜)
电商搭平台,试水互联网。近年来,从最初的地摊经济,到如今火遍大街小巷的电商直播,“玉雕+互联网”模式迅速在全省铺开,新密玉雕师陈红卫经历了这一全过程,他说,线上直播销售已占九成。
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,成于春秋战国,兴于汉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经过历代玉雕艺人的潜心研究,河南玉雕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,以独特的风土人情、手法流派,屹立在中华玉雕艺术的百花园中。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,南阳玉雕大师吴元全创作的《九龙晷》还被作为贺礼赠送给澳门特区政府,镇平玉雕也走进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。近年来,玉产业的发展在中原大地得到进一步提升,我省已基本形成了南阳、镇平、新密三大玉雕产业集聚基地,洛阳、周口等新兴玉雕加工集聚区。
好消息来了。洛阳栾川近年来发现了出产“伊源玉”的大型玉矿,保守估计达到2000万吨以上。这为玉雕产业发展带来了好消息。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,栾川玉矿若能得到产业化发展,不仅能够弥补国内玉石加工业的原料缺口,更能以高端的品质受到玉雕名家和大师们的关注及青睐,为中原玉雕产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后劲。
经过几年的考古发掘,考古工作者确认了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作遗存,以独山玉石为资源支撑、其他地方玉材为辅助,大致存在仰韶晚期“居家式”作坊群向屈家岭时期“团体式”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。
雕琢复雕琢,片玉万黄金。
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,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,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、体量最大的巨型玉雕,开了大件玉雕作品的先河,这块重达3500公斤的艺术珍品,原材料系南阳独山玉。
在学界,这一观点仍需商榷。但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强调:“中国史前史中虽不必划出一个玉器时代,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、道德标准,却实实在在是在玉器被当成礼器、王权象征物、通神的媒介、美德的象征物那个阶段上形成的,这个时代趋势比‘青铜时代'为早。”
——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
在一座墓葬里,一排细小的骨片吸引着我们的目光:每一块骨片长约1厘米,两端打磨圆滑,推测是串缀起来的冠饰。打孔、串缀起精美的玉石和骨片,可以想见,当祖先们把那些色泽晶莹的“美石”,经耐心细致的打磨,制成带有一定意义的形状,是一幅多么美妙动人的图画。这是古人审美意识的滥觞,标志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平顶山应国墓地玉鹰
宋元明,玉器呈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气息,造型选取日常生活中的题材进行现实主义创作,迎合社会消费心理,极具装饰性。宋代玉器受当时的绘画艺术影响甚深,清新雅致、形神兼备,极具文人情趣,元代还融入了少数民族的风格。
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”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抬头望月,用玉盘来比喻皎洁的明月,情采兼具;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王昌龄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,在澄澈无瑕的玉壶中,诗人以晶亮纯洁的心告慰友人,冰清玉洁、孤介傲岸的诗人形象也因此流芳千古。由诗而知,玉盘、玉壶也是寻常人可以见到的实物。
9月,秋意渐浓。南阳黄山遗址的发掘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。
让人惊奇的是,目前在全国20多个遗址出土的独山玉器都疑似“黄山造”,或许该遗址生产的玉石器交流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南阳盆地。
黄帝之时,以玉为兵。
人类对玉石的认识可谓久远。距今8000年左右,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查海遗址就出土了玉玦、玉斧等玉器,除装饰功能外,一定程度上已具有标识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功能。至良渚文化时期,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一个巅峰。
隋唐以后,人们对玉器已不再觉得神秘,大量的玉器变成王宫贵族的私家收藏,这促使当时的玉雕制品出现以珍玩、装饰为主的格局。但以玉比德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。
文章来源:《考古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kgx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4/2066.html